主要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间质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分副主任委员兼间质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内科专科分会委员、华东地区间质病协作组组长、第二届CHEST中文版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常务编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美国ACCP资深会员(FCCP)。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负责人、上海市优异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和苏州大学博士和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副主任。 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常委 学术、临床经历、临床特色: 从医32年,对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救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间质性肺疾病、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下呼吸道难治性感染等呼吸系统疑难疾病有深入的研究。 近十余年主要集中在间质性肺疾病(ILD)等呼吸系统疑难疾病展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验,已建立起一支专攻疑难肺部疾病的研究团队,形成了以间质性肺疾病为主的诊疗特色,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患者前来就诊,每年诊治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3年呼吸科收治住院的ILD患者已超过800例,目前我院收治的ILD患者已逾万例。近10余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973课题骨干、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专科资助项目1项。至今以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30余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5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每年3-5次大会专题报告,连续10年主办继续教育学习班和专题研讨会,聚焦间质性肺疾病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培训呼吸科医师达到5000余人次。主持和参与多项肺纤维化治疗新药的临床研究,在其中一项国际多中心的新药研究中提供病例数全球前列。 主要贡献: 带领全科员工不懈努力,以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为龙头,带动了呼吸学科全面发展,先后成立了“疑难肺部疾病诊疗中心”、“杨浦区慢性气道病诊治联盟”、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全国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管理培训示范基地”、上海市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1、间质性肺疾病(ILD):建立了一套ILD鉴别诊断分析系统和临床路径,在临床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治效率。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包括:自主研发具有肺组织靶向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授权专利号:201010263760.3);获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主编《实用间质性肺疾病》。 2、结节病:开发了结节病与菌阴结核病鉴别诊断系列新技术:(1)实时定量PCR方法,从病理组织切片角度鉴别两种疾病;(2)临床-影像-病理综合评分系统,开发了一套应用软件,从临床角度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另一种手段。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使那些获得病理组织仍无法确诊的结节病或菌阴结核病的诊断明确率提高了74%。 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诊治300余例患者,为国内报道多的科室;建立了一套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近期有效率95%以上,5年生存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