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1944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4年12月入华东白求恩医院(今山东医科大学),1949年7月毕业。1953年9月入苏联列宁格勒骨科研究所学习,1954年10月转到莫斯科中央骨科研究所,1957年10月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半个世纪以来,李教授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从1952年到1999年作为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指导他的学生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出版《骨外固定器与临床应用》和《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应用》两部专著,参加编写大型专著8部,翻译出版《野战外科学》和《矫形外科学》近百万字。他早年曾对脊柱骨折、四肢开放性骨折及颈椎病有深入研究,并发表过多篇有学术影响的论文。近20年来主要从事骨外固定的理论与应用技术、肢体延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获得全军和全国科技进步奖,其中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军(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起鸿教授锐意探索创新,他研制的半环槽式外固定有轻便和固定牢稳可靠等优点,用于治疗严重开放四肢骨折、骨不连和肢体延长有良好效果。对伴有肢体短缩的骨不连和大段骨缺损不连者,应用压应力和张应力原理不用植骨达到骨愈合,同时重建伤肢长度。本项研究促进了我国骨外固定技术的发展。在肢体延长方面,根据大量动物实验对比研究不同延长速度、不同幅度延长对骨膜、神经结构与传导功能、血管与血流量、肌肉代谢、骨和关节软骨再生修复过程的影响,以及400多例临床疗效观察,1987年提出生物学适应性新认识,认为低牵张力能刺激肢体组织同步增殖生长,临床上安全大幅度延长的关键因素是合理选择延长平面,缓慢逐渐延长,骨端牢稳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小腿延长较大达15cm,股骨延长达16 cm,股骨与胫骨同时延长达到一期矫正下肢26 cm巨大短缩畸形。上述研究将我国的肢体延长发展推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10多年来担任了较多的学术团体兼职,曾被选为中国儿麻后遗症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四川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委,中华骨科学会骨外固定学组主任委员,全军骨科学会顾问,中华创伤学会委员,《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创伤杂志》编委等。 一、承担课题: 1.全军“七五”与“八五”战创伤重大项目——骨不连骨缺损治疗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39830100):组织工程法透明软骨制备、异体移植及其相关研究 3. 全军《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12072):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人骨软骨制备及应用研究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0070224):新型细胞载体支架系统组织工程技术制备人膝关节半月板 二、科研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39830100):组织工程法透明软骨制备、异体移植及其相关研究——负责人。 2. 全军《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12072):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人骨软骨制备及应用研究——承担协调、指导临床应用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0070224):新型细胞载体支架系统组织工程技术制备人膝关节半月板——承担协调与指导研究。 三、研究生培养 1.期间毕业的博士生有10余人:王爱民、杨柳、许建中、谭祖键、王序全、戴刚、周强、何清义、马兴、顾祖超、赵玉峰、唐康来及谢肇等。 2.推荐进入全军全国学术团体: ①许建中—全军骨科专委会 ②许建中—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③周 跃—全军骨科专委会 ④周 跃—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⑤许建中—全国骨科学会骨创伤组委员 ⑥王爱民—中华创伤学会委员、骨关节创伤组委员 ⑦杨柳—骨科临床杂志编委 ⑧杨柳—中华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 ⑨邹德威(三O六医院骨科主任)—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委员 ⑩邹德威(三O六医院骨科主任)—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金大地—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介绍推荐许建中去英国进修学习 介绍推荐杨柳去法国进修学习 四、学术论文: 正式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在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有: 1、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 苏联矫形与创伤杂志. 1957; (1): 23. 2、四肢长骨干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天津医学杂志骨科副刊. 1979; (1):5. 3、颈椎病性类冠心综合征. 中华医学杂志. 1980, (7):393. 4、颈椎病与冻结肩(发病机制探讨与介绍一种新疗法). 中华骨科杂志. 1982; 2(1): 11. 5、骨骺牵伸下肢延长术55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 1985;23(2): 106. 6、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中华骨科杂志. 1984; 4(6):348. 7、直流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 1983; 21(8): 501. 8、一期延长矫正下肢22cm巨大短缩畸形. 重庆医药. 1986;2: 1. 9、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 中华外科杂志. 1986;24(2): 109-11. 10、加压外固定治疗骨折不连接. 中华骨科杂志. 1987; 7(4):247. 11、下肢短缩伴骨不连与骨缺损患者加压外固定与肢体延长治疗. 中华外科杂志. 1990; 28(3): 161。 12、骨骺牵伸与干骺端截骨大幅度延长下肢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骨科杂志. 1991; 11(3): 187. 13、多发伤中骨折早期处理. 中华创伤杂志, 1996, 12(5): 276. 14、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中华骨科杂志, 1996, 16(10): 623-626. 15、肢体延长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龙的荟萃》(第二辑),华裔骨科学会, 1998, 277-279,香港. 16、Biology and Biomechanics of Limb Lengthening. The Laureate of the Dragon(Volume 2),The Chinese Speaking Orthopaedic Society,1998,269-276,Hong Kong. 17、加强四肢复杂骨折治疗的研究.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5):261-262. 18、以临床应用为目标加强软骨与骨组织工程基本问题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24(5):501. 五、科研成果及奖项: 1: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l项(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1988年) 2: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2年),3: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手术学全集》,2001年); 4: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骨不连非手术疗法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1988年;肢体延长的新进展,1987年;安全大幅度肢体延长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992年)等,5:科技进步三四等奖10项,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